主页 > imtoken客服在哪 > 央行官员谈虚拟货币挑战:削弱清算组织地位并被用于非法活动

央行官员谈虚拟货币挑战:削弱清算组织地位并被用于非法活动

imtoken客服在哪 2023-01-17 05:52:59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把握数字时代新特点,积极应对新挑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支撑,是当前支付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和监管者以及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和运营者,我国人民银行始终致力于引领行业各方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优质支付服务。

中央银行账户服务是现代货币和支付系统运行的基础

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结构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两级体系,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开立的账户,货币的创造和派生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为货币提供信用,维护货币和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央行的核心职责之一,这首先要从央行账户服务开始。

中央银行账户在货币和支付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总账”,中央银行账户系统用于创建衍生货币、执行货币政策和提供最终结算。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载体,在货币和支付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是提供“央行货币”作为记账单位。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金在中央银行账户中表现为中央银行负债,即受国家法律支持的中央银行信贷。当我们持有一元时,毫无疑问,它可以提供一元的购买力,也可以兑换成一元的银行存款。第二,提供结算最终性。央行为商业银行开立账户,以“央行货币”为结算工具,完成银行间支付交易的结算。这种结算是最终的、不可撤销的,对支付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账户中。再贷款等量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是通过央行账户和央行运营的核心支付系统来实现的。最后,提供流动性支持渠道。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央行账户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可以避免结算僵局,保证支付基础设施的顺利运行。尤其是在市场压力时期,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对于维持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央行以央行账户为基础,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不断增强公众对货币体系和支付体系的信任,大力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和传导,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奠定了基础现代支付系统。

央行账户主要为三类实体提供服务

鉴于央行账户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央行提供账户服务的问题备受关注。从全球范围看,包括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主要为三类主体提供央行账户服务:一是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二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清算所、结算系统的运营机构,包括支付结算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等;三是特定的非商业实体,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如财政部门)、境外央行、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外,部分央行还为证券经营机构(如证券公司)、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者(如电子货币机构和支付机构)等机构开户。

从我国来看,央行账户的服务对象与其他主要央行基本相同。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会计数据集中系统(ACS)已为4814家法人实体开立账户,其中金融机构4451家,支付机构232家,国债等金融基础设施10家。中央银行和 120 个国际组织。

央行账户主要提供五类服务

为确保央行账户在货币和支付体系中有效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央行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提供五类账户。服务。一是政策服务。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银行存入准备金,以满足货币政策要求和银行自身资金结算需要;二是为非存款准备金评估金融机构和特定非经营性实体存入资金,以满足该机构业务经营和政策性运作的需要。二是最终结算服务。主要为银行的借贷交易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清算活动提供央行货币结算服务。三是流动性支持服务。为了提高结算效率,防范流动性风险,各国央行为符合条件的央行账户提供流动性支持,最典型的方式是提供日内授信。四是代理结算服务。主要支持开户机构进行账户分类管理,支持开户机构为其他机构提供账户代理服务,如资金划转、现金管理、证券结算等。 五是信息服务。央行可为开户机构提供多种账户信息服务,包括账户基本信息、余额、可用资金、日间透支、交易明细查询、服务费查询和对账服务。

从我国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账户服务基本涵盖了以上内容。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采用单级账户制度,账户相互平行,不能充分揭示开户机构的代理结算关系;二、在信息服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经常账户信息服务还比较基础,美联储等中央银行从账户、支付系统等相关系统整合信息,整合趋势个性化很明显。

央行支付服务是支付系统的核心

近年来,各国央行依托央行账户体系,在支付便利、清算结算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升级,央行支付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央行运营的支付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央行运营的大额支付体系是各国资金流动的“动脉”,是连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核心枢纽。以我国为例,中国人民银行运营的大额支付系统是核心支付基础设施:一是与各银行的行内系统相连,成为跨行的枢纽和纽带。资金转账;二是与公开市场交易系统对接。互联互通,提高公开市场操作效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三是对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人民币跨境支付“主路”提供流动性支持;四、对接银联、网联 对接农信行、诚银清等清算机构运营的多个支付系统,强力支持银行卡、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等各类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账单;等金融市场交易系统,为债券交易、外汇交易等提供安全、高效的资金结算服务。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处理的交易量超过6000万亿元,约为全国GDP的60倍。年虚拟货币如何开户,为加快社会资本周转、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提供重要支撑。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如果你试图让美国经济瘫痪,就拿走它的支付系统。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会像石头一样一落千丈。”

二是央行账户流动性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资金归集服务,以促进其多个中央银行账户的流动性集中管理和使用。 2020年,已有93家银行推出资金归集服务,日均节省流动资金超过224亿元。又如美国、英国、日本的央行,通过抵消央行账户结算队列中双边或多边大额支付的结算金额,为银行节省流动性。数据显示,由于采用流动性储蓄机制,美联储运营的大额支付系统(Fedwire)和英格兰银行运营的大额支付系统(CHAPS)的资金周转率已增加了约 12 倍。欧洲央行为参与者提供了“流动性池”功能,允许他们将多个账户放在一个池中,以方便流动性分配和使用。同时,大多数中央银行向符合条件的账户持有人提供日间和隔夜信贷,以帮助他们履行未决的结算义务并降低流动性风险。日本银行甚至向证券公司和证券金融公司提供日间和隔夜信贷。

再次,央行账户服务对象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一方面,它通过增加中央银行货币结算服务的可用性来促进金融稳定。例如,积极鼓励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开立中央银行账户,更好地满足其资金结算需求,防范系统性风险。欧洲、英国和日本的央行也为达到一定交易规模的证券公司提供直接账户服务。另一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一个重要趋势是跨国央行开始研究为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开设账户的必要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项调查,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近一半的成员正计划扩大他们对大额支付系统的访问,主要用于非银行支付服务提供者。目前,英国和我国已为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央行账户服务,瑞士允许持牌金融科技公司开设央行账户。

最后,核心支付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是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普遍延长。根据 BIS 的一项调查,自 2005 年以来,全球所有实时总结算 (RTGS) 系统都延长了运行时间,大约四分之一的 RTGS 系统在周末至少开放几个小时,而墨西哥和南非的 RTGS 系统。 24/7 开放。目前,我国大额支付系统运营时间已延长至每周5×21+12小时,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延长服务时间。二是将实时全额结算模式扩展到零售支付系统。随着支付系统技术性能的大幅提升和公众对零售支付即时性的更高要求,一些央行改进了零售支付系统的功能或建设了新的零售支付系统,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售支付。零售支付业务的全职央行货币。例如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美联储也在加快建设其央行快速支付系统FedNow,计划于2023年或2024年上线。三是大额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持续提升。系统的互操作性,通俗地说,就是不同的系统可以“交谈”和“协作”。提高支付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可以促进支付服务的直通式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风险。目前,跨国央行已升级其高价值支付系统以支持互操作性,其中最关键的趋势是采用国际金融机构数据交换标准 ISO20022。与此同时,跨国央行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大额支付系统的跨境互联互通。目前,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与香港中央债务工具清算系统(CMU)实现跨境联动。

持续提升数字时代央行支付服务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新高地。长期以来,央行先向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服务,再通过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目前,这种两层系统开始面临多重挑战,尤其是以下四个方面。

更好地支持发展直接融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支付结算的角度看,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安全、高效的资金结算安排都是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国际市场普遍采用DVP结算模式,即“付息付息”的机制。纵观各国证券市场的DVP结算机制,有几个共同点:一是资金结算主要委托商业银行或通过央行支付系统进行。 “使用央行货币进行资金结算”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中也有明确规定 二是中央证券存管处(CSD),除非持有银行牌照,否则大部分不提供资金结算服务,一般“做不碰钱”;第三,在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负责国债等政府债券的托管和结算,如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四是各国普遍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采用待结算、抵押、结算保证金等机制,加强风险防控。

2004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逐步引入DVP结算机制。目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依托多家商业银行进行股票市场资金结算。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结算方式主要有两种:银行直接结算和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代理结算。长期以来,中央结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清算所等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在提高证券市场结算效率、降低结算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金融部门评估报告(FSAP)指出,“中国结算公司结算安排的性质相当于DVP,最终可以将风险限制为市场风险”。对于中央结算公司的DVP结算安排,FSAP指出,“大部分交易的最终结算是在结算日由DVP进行。应鼓励中央结算公司进一步增加使用DVP进行结算,尽快实现100%的DVP结算。尽可能。”目前,部分债券资金的结算在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内部完成,尚未纳入中央银行体系。

下一步,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央行RTGS制度,扩大央行账户服务范围,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中央银行账户体系建设,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扩大中央银行账户开立合法范围;出台央行账户管理办法,规范开户评价标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二是通过丰富支付场景、完善系统功能、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央行RTGS支付服务安排。三是鼓励和支持更多市场主体通过央行货币或商业银行货币完成资金结算,确保直接融资市场资金结算安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应对虚拟货币的挑战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发展迅速,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比特币总市值已达8000亿美元左右,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1200亿美元。一般来说,虚拟货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比特币为代表,它具有更加突出的虚拟资产属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过剩流动性的“蓄水池”;另一个由 Tether 代表。具有代表性的稳定币更多地扮演着支付工具的角色。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区块链相当于虚拟货币的支付系统,也是虚拟货币的交易数据库;虚拟货币兑换相当于中央交易对手,部分承担做市商的功能。

虚拟货币给支付系统带来的挑战如下:一是脱离支付系统,在内部“账户”之间转移资金,脱离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的账户系统。二是分流银行和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弱化清算组织的地位;三是用于非法活动,虚拟货币的匿名性更容易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交易工具。在这方面,美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例如石油管道公司被黑客勒索赎金,要求以虚拟货币付款。

使用虚拟货币跨境转移非法资金是一个典型的场景。今年上半年,河南省侦破一起使用虚拟货币跨境转移赌博资金案件,涉案金额51亿元。维持如此庞大的资金链,需要深厚的信任机制。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项现场调查,发现该案以虚拟货币为媒介,将巨额涉赌资金转移至境外。 “特点,通过多个参与主体和多种资金流动,设计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资金链。其中,有专门充当中央对手方(CCP)角色的团伙,连接博彩平台和币圈集团;犯罪团伙币圈提供人民币和虚拟货币的交易机制,内部形成“大账户-零售账户”双重分层结构。币圈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典型,值得深入研究。

虚拟货币的挑战是巨大的。传统金融体系在应对大型金融科技平台公司进入金融行业的竞争时,也可以依靠法律、监管等传统手段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强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然而,面对“白手起家”的虚拟货币及其相关的“暗网”世界,主要关注的是“虚拟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对接,以及“停止”等措施。采用“支付”来监测、干预、预防、惩罚,还需要法律依据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

世界主要经济体对虚拟货币监管态度不同。美国、欧盟等注重适度监管。美国明确要求以资产为基础的和以证券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必须进行登记,并遵循分开监管的模式;欧盟于 2020 年 9 月发布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和欧盟数字金融战略》,试图统一虚拟货币监管框架。近期,美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频频发表对虚拟货币监管的看法。面对不断的黑客和敲诈事件虚拟货币如何开户,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一家为黑客提供虚拟货币服务以收取赎金的机构实施制裁。这是最新的监管行动,也是一场让传统监管方式应对虚拟货币挑战的实战。这将如何有效以及监管态度是否会转变还有待观察。未来,可能还需要创新的监管方法。俄罗斯、芬兰、瑞典、泰国等已经禁止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我国是较早关注虚拟货币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国家。 2013年和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门发文明确虚拟货币是一种虚拟商品,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虚拟货币业务。允许非法从事代币发行和融资活动。遏制并有效阻断风险传导。 2021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货币投机行为的打击力度。

打击网络犯罪管理“资金链”

目前,传统犯罪向以互联网为中介的非接触式犯罪转移,对社会危害更大。据公安部门报告,全国传统刑事案件连续五年大幅下降,而电信和网络诈骗案件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全球范围看,犯罪网络化趋势也很明显。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今年5月发表文章称,新技术推动网络犯罪产业化,发达国家网络犯罪数量明显增加。 2019年英国网络诈骗犯罪380万起,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 2020 年美国网络欺诈案件同比增长 69%,财务损失较 2017 年增加两倍。

我国已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支付体系,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高效便捷的支付系统也被不法分子用来快速转移非法资金,“资金链”治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非法资金转移已转化为非法货币,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被盗资金的洗钱行为在现有支付系统中难以追查。二是普通民众资金划转交易中隐藏着非法资金。不法分子以高收入为诱饵,吸引大批人开立实名银行卡进行租售,并利用自己的账号和收款码在标杆平台上转移涉案资金。三是支付结算体系的法制化程度低。控制可疑交易、处罚账户交易人员等有效措施仍缺乏证据。四是部分市场机构风险意识有待提高,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足。五是联防联控水平仍然不足。跨机构、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监测和拦截机制仍有待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制度治理和源头治理,压实各机构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加强大数据和科技手段应用,构建常态化行业联防联控。严厉打击治理体制,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依法使用银行卡等支付工具的法律意识,营造网络犯罪“资金链”群体性防治的良好局面.

在灾害影响下保持支付的连续性

2021年7月下旬,郑州持续暴雨导致城市内涝,造成大面积停电、网络中断,移动支付等零售业态出现。支付业务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了以香烟换瓶装水的易货现象。据调查,在网络中断最严重的7月21日,郑州地区支付宝线下条码支付交易量环比下降51%;下降45%,银联POS机交易量环比下降31%。

支付系统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我们在谈支付业务连续性时,更多关注的是支付基础设施的稳定可靠运行,但7月份郑州的极端天气也提醒我们,零售支付业务的连续性也需要特别关注。目前,在我国零售支付体系中,移动支付等在线支付方式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电力和网络通信服务的依赖度较高。金融IC卡电子现金、“双线下码”、线下刷卡等线下支付方式已经在公交、地铁、机上购物等线下环境中使用,但并未在此次灾难中充分发挥作用。郑州。

在极端灾难情况下,电力和网络中断会阻碍数字支付,消费者需要使用现金、信贷销售和易货交易等传统方式。如何在灾情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是社会防灾的一个重要方面。支付行业各方要密切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积极推动支付业务和技术创新升级,提高支付在极端灾害场景下的适用性,提升全行业的灾害应对水平.

(The author Wen Xinxiang is the director of th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is article is the author's speech at the 10th China Payment and Settlement Forum. The original title is "Wen Xinxiang: Central Bank Payment Services and Its Challenges in the Digital Age"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